記者 年福燁
“一仗接著一仗打,去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50.01萬元,預計今年可達62萬元。老百姓腰包鼓了,村里也有錢了,我們走好鄉村振興路的底氣更足了?!闭劶按遄酉乱徊焦ぷ髟趺撮_展,五河縣雙忠廟鎮柳湖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長劉成甫“胸有成竹”,這份底氣來自該村產業發展的行穩致遠。作為五河縣19個貧困村之一,經過脫貧攻堅戰的洗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辣椒村:建有設施蔬菜大棚20個,辣椒基地200畝及1300多平方米的集辣椒加工、烘干、存貯于一體的標準化廠房,全村“辣”味十足。
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后,該縣及時將“三農”工作重心轉到鄉村振興上來,打造多部門數據平臺,破解“信息孤島”,完善防范返貧致貧監測體系。在產業發展上主動對接全縣主導產業鏈條,催生產業扶貧“發展后勁”;在脫貧戶就業服務和公益性崗位開發上找路子;在改善宜居環境上蓄能量,按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加速鍵”。
強化政策幫扶
提升脫貧成色
“通過政府搭臺,要素保障不降反增,一以貫之補短板?!痹摽h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王雷介紹,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轉型的銜接期內,需要繼續發揮幫扶政策“扶上馬、送一程”的導向作用。該縣及時出臺了《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明確6個部分、24項具體舉措。今年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3250萬元,占已到位資金47.95%。實施0.5萬畝增減掛項目、繼續選派科技特派員130名及農技人員170名,為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土地及智力支撐。
該縣圍繞監測對象收支和“三保障”情況,開發數據綜合預警平臺,實現全縣農戶致貧返貧風險自動化監測預警,確保長效脫貧不返貧?!拔覀儎撔逻\用‘大數據+網格化’新治理模式,建立了以醫保、殘聯、民政、住建、扶貧5家部門15項數據為核心、其他10余個部門數據為參考、實行月交換的比對分析機制?!蓖趵赘嬖V記者,通過構建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今年以來,累計發布監測信息20202人次,其中風險預警871人。經入戶走訪核實,大部分不存在致貧返貧風險,可能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27戶農戶已全部制訂幫扶措施。
“正是在多項利好政策的保障下,廣大農村低收入人口才能激活內生動力、練就增收內力,如期脫貧摘帽?!蓖趵妆硎?,脫貧攻堅收官以后,該縣繼續整合資源,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發揮26家行業專業特長,通過產業、就業、扶貧小額信貸、兜底保障等政策的作用,針對存在風險的農戶精準落實幫扶措施50余項。創新醫療保障做法,將村級大病救助基金試點擴面納入全縣民生工程,加速建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分院2個。引入市場化保險,為全縣34877名脫貧群眾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繼續實施特色產業保險,筑牢防止返貧致貧的最后一道防線。
做強產業鏈條
激發內生動力
產業強則鄉村強,產業興則鄉村興。只有做強鄉村產業鏈,才能鼓起發展“錢袋子”。
今年,該縣積極完善產業鏈條,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走上“規?;??!拔覀冎鲃訉又鲗Мa業鏈,借助長三角綠色食品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這一重大機遇,將產業扶貧與全縣紡織、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融合?!蓖趵捉榻B,今年已投入扶貧資金3042萬元,實施到村產業扶貧項目26個,其中80%以上的項目均與全縣主導產業相關聯,下一步繼續對19個已出列貧困村的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園區進行扶持,預計今年年底村集體經濟50萬元以上強村占比將提升2個百分點,10萬元以下的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將全面消除。
聚焦產業銜接,“一刻不停謀發展”。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該縣依托現代牧業、新希望六和、眾興菌業等一批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縣財政給予政策激勵,通過“特色農業+龍頭企業+農戶”模式,累計帶動2000多戶脫貧戶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高效。目前,全縣已形成5.5萬畝稻魚綜合種養、10萬畝牧草、20萬噸牛奶、4萬噸食用菌、200萬頭生豬養殖五大特色產業板塊。加快建設物流冷鏈,深入實施城鄉冷鏈物流建設行動,提高覆蓋倉儲、分揀、包裝、初加工、運輸環節的冷鏈物流服務能力。明年將建成每座庫容300噸-800噸的冷庫5座以上,每座庫容1000噸的大型冷庫2座以上。同時,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果蔬、畜禽產品、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建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著力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冷鏈物流“最初一公里”問題。
“書記,你就放心吧,俺在這上班挺好的?!比涨?,在五河新希望六和牧業有限公司務工的大新鎮韓臺村脫貧戶郭務先給村黨支部書記郭寨先發了一段問候小視頻,前不久鎮里幫他找的這份工作讓他心滿意足。今年該縣創新方式,讓脫貧戶就業增收門路呈現“多元化”。建立“供需”清單,印制縣內重點工業企業用工需求手冊5萬余份,將30余家重點企業約3000個崗位信息送至脫貧戶手中,通過“2+N”、“周三就業招聘”常態化方式,全縣脫貧戶勞動者就業信息宣傳做到全覆蓋。開展“點對點”對接,組織2913名勞動者觀摩重點企業40余次,確保勞動者“出家門進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優化“穩崗”舉措,利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對全縣14295名已就業的脫貧人口進行分類幫扶。此外,全縣投入1544萬元用于村級公益性崗位開發,為更多半弱勞動者提供增收路徑,截至目前,已帶動脫貧人口1642人、邊緣易致貧人口31人。開展“下沉”招聘工作,為縣內脫貧勞動者提供就業便利,將招聘會下沉至14個鄉鎮,每個鄉鎮均開展1次招聘會,面對面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現場簽約就業協議。
優化公共服務
激活振興動能
如何推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議題。該縣轉變工作理念,加大關乎群眾宜居宜業水平的重要設施投入,提升優質公共資源均等化服務水平,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讓廣大群眾收獲更多的幸福感。
今年該縣計劃投資2.8億元,建設丘陵山區城鄉一體化項目,跨越淮河,延伸城南地表水廠的自來水供應,覆蓋12座水廠,徹底解決小溪鎮、朱頂鎮部分地區枯水期的飲水供應問題。將全縣供水工程統籌為城鄉一體化供水區,提升澮南、申集、新集、東劉集、園集等水廠的供應水平,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喝上“放心水”、“幸福水”。
為了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該縣將剩余83個村衛生室納入標準化建設,計劃招聘75名鄉村醫生充實鎮村衛生力量,完善“智醫助理”系統建設,優化“兩卡制”系統功能,改善鎮村醫療資源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
將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到底”,讓農民群眾“心曠神怡”。該縣今年實施淮河生態廊道建設,計劃增綠增效8500畝,改廁10000戶;圍繞沱湖沿線集中連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今年計劃新建美麗鄉村中心村27個;全面推進“五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力爭“美麗庭院”創建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完)
關注蚌埠發布微信
關注蚌埠日報微信
蚌埠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008681號-1 皖網宣備070018號 皖公網安備34030002000168號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舉報郵箱 bbrbs@bbnews.cn 舉報電話 (0552)4017493